国家文物局5月22日发布“我国首次在深海发现两艘大型古代沉船”,消息一出即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称明成化年间(1465年到1487年)的鸡缸杯,一个拍出过2.8亿元,此次发现10万件瓷器,正巧是成化之后的弘治年间(1488—1505),如果有鸡缸杯,那将价值连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成化斗彩鸡缸杯。(资料图片)
对此,长江日报记者5月23日采访到知名瓷器研究专家——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保管部主任蔡路武。蔡路武说,看到这次发现深海沉船有超10万件瓷器的消息,他感到震撼。从国家文物局披露的信息看,有青花、青釉、绿釉、白釉、珐华彩等。至于是否有成化年间的鸡缸杯,他认为不可能。
鸡缸杯是贡品
出口外销瓷以普通实用的青瓷等为主
蔡路武199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系考古专业,1994年就读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师从原中国陶瓷学会会长、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先生,学习中国古代陶瓷的研究与鉴定,1998年结业于“故宫古陶瓷鉴定高级研讨班”,是中国古陶瓷学会第四届、第五届理事会理事,湖北省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2008年获得国家文物局文物进出境陶瓷类责任鉴定员资格。他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与鉴定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发表《清代历朝官窑瓷器概观》《试论明末清初瓷画与绘画的交融关系》《湖北元青花的新发现及相关问题探讨》等论文,撰有《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湖北湖南卷》《长沙窑》《中国传世玉器全集》等专著。
蔡路武介绍,成化斗彩鸡缸杯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艺术珍品,属于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鸡缸杯是在直径约八厘米的撇口卧足碗外壁上先用青花细线淡描出纹饰的轮廓线后,上釉入窑经1300℃左右的高温烧成胎体,再用红、绿、黄等色填满预留的青花纹饰中二次入窑低温焙烧。外壁以牡丹湖石和兰草湖石将画面分成两组,一组绘雄鸡昂首傲视,一雌鸡与一小鸡在啄食一蜈蚣,另有两只小鸡玩逐。另一组绘一雄鸡引颈啼鸣,一雌鸡与三小鸡啄食一蜈蚣,画面形象生动,情趣盎然。
他说,鸡缸杯是贡品,专供皇室成员把玩,它的瓷土材料是极品,胎釉好,彩料上乘,纹饰和造型都极佳,数量也少,在明代不大可能流入民间。当时出口外销瓷以普通实用的青瓷等为主,也有部分有艺术性的,但到不了皇家享用的极品层次。
此次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消息显示,在中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艘大型古代沉船。其中一处有多个疑似被船舱分隔开的成堆文物,以瓷器为主,散落范围达上万平方米,推测数量超过10万件。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断为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另一处发现大量原木,初步研判是从海外装载货物驶往中国的古代沉船,时代约为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
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散落的原木。
根据前期考古勘探发现,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瓷器以窑口分,有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等;以釉色分,有青花、青釉、绿釉、白釉、珐华彩等;以器形分,有碗、盘、罐、瓶、杯等。
调查显示,南海西北陆坡两处沉船年代相近,相距仅十多海里。这是我国首次在同一海域发现出航和回航的古代船只,充分证明了这一航线的重要性和当时繁盛的程度,有助于深入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流动。
蔡路武说,此次发现的外销瓷器规模庞大,充分说明中国瓷器在海外具有足够大的影响力,外国人喜欢中国瓷器。在许多欧洲国家,他们把中国瓷挂满整面墙,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大批艺术价值较高的中国瓷器。
明朝后期,葡萄牙、荷兰取得了青花瓷外销的垄断地位
记者了解到,明朝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流的时代,同时也是青花瓷工艺的真正成熟期。青花瓷的外销,作为明朝外交、贸易的先行军,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政策密切相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政府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过程。明朝外交史上的两个关键事件——宣德八年郑和下西洋停罢和嘉靖三十三年葡人获准与中国贸易为分水岭,将明朝青花瓷外销史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散落的瓷器。
明初期,效法汉唐盛世、恢复华夏礼仪是其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因而有了永、宣年间七下西洋、广招贡使的壮举。此时的青花瓷外销也停留在单纯的朝贡模式。明中期,随着对外政策的渐趋保守,官方贸易逐渐走向衰落,民间走私贸易日益兴盛,西方势力也在这一时期介入青花瓷外销。
明晚期,随着葡萄牙人获准与中国贸易及私人对外贸易的合法化,青花瓷特别是民窑青花瓷的外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同时,以葡萄牙、荷兰为代表的西方势力逐渐在青花瓷外销中取得垄断地位。
明代对外政策的调控直接影响着青花瓷的外销模式。从早期以官营、官窑为主,到中期的官私并举,乃至后期以私人为主、中西竞争,无不与各时期的对外政策调整一一契合。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西方殖民势力在此时来到东方,向中国在东亚和东南亚的传统地位发起挑战,这些发展和变化无不从明代青花瓷的外销中一一折射出来。
发现沉船与瓷器不仅在中国海域。2015年,有商业潜水员在新加坡水域进行一项海事作业时意外发现一些瓷盘。一年后,新加坡文物部门的考古团队对这片区域进行勘察,并打捞这艘沉船中的物件。对第一艘沉船的打捞工作持续到2019年,这期间团队在进行周边勘察时又在距离第一艘沉船以东约300米处发现第二艘沉船。
考古团队研究发现,第一艘沉船中装载的中国瓷器,其历史可早至14世纪,那时新加坡被称为“淡马锡”。参与两次勘察与打捞工作的海洋考古学家说,除了大批龙泉青瓷和其他陶瓷货物,第一艘沉船载有的元代青花瓷器数量超过世界上其他有文献记载的沉船。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散落的瓷器。
沉船瓷器的集中发现,使得近年海南“海捞”文物市场活跃了起来。随着“海捞”文物大量涌现,价格跌入白菜价。曾经2.8亿元拍下的明成化鸡缸杯,这里卖3万元一件。供有舍利、镶满宝石的金塔,这里售价不到20万元。重达22斤的乾隆金印,这里售价20多万元。不过,这些物件是否系古物乃至文物有很大疑问。许多物件就被文物部门鉴定为仿制品。海南省文物部门一位负责人曾直言:“经过我们专家鉴定,这些文物是假的,仿制水平很低。”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本文图片来自国家文物局官网)
Copyright 舞团秀 .Some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Wutuanxiu.com
发表评论